曹翀

我在每个胸口筑巢
就从里面碰到肋骨
一个原创写作者。
偶尔摸个同人爽文(x)
本命是曼普这两个老头子。
欢迎勾勾搭搭,谢谢并且爱你们。

评《我不是药神》

虽然这部电影的热度好像已经过了……影片分析发晚了qwq

 

《我不是药神》是近来电影院的一匹黑马。这些电影人的新鲜血液足以让我们欣慰地说出:这就是中国电影院里上映的电影。

题材是一大亮点。近来现代电影越来越多有逃遁现实,钻进幻想类题材避风的趋势。于是《我不是药神》对现实的揭露让人眼前一亮。程勇由于白血病人吕受益的出现,开始卖治疗白血病的更便宜的印度仿制药给各地病人。但因为害怕牢狱之灾,程勇不再冒险,没想到吕受益因药的短缺死去。警方追查假药让程勇被捕,病人们列对目送着他坐在警车中泣不成声。当他出狱后,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,解决了百姓的困难。

影片对中国天价药的现状作了轻薄的责备,也有众生相中的温情,也不忘树立一个小人物成长为理想型人格的标杆—这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。

程勇在警车上时,受到了病人们的目送。他仿佛又看到了已经死去的吕受益和黄毛。死者重新复活的幻境让我们联想到英格玛·伯格曼的《芬尼与亚历山大》。这一愿景在两部影片中的作用都是相似的:此时影片达到高潮,将多重主题结合为对生命的目送,对生之欲望的敬意。

 而对社会现实轻薄的责备被放在电影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中时,我们可以见到它的力量是惊人的:国家已经出台了药价相关的政策。这才是一部好电影该有的力量。

此外,片中出现的对夜店的描绘、男经理跳钢管舞、一场发乎情止乎礼的挑逗等等,似乎也突破了传统的审核制度。这展现了中国对爱情、对性等等正在放松的审查制度,意在给创作者更大的自由,还有中国人更加开放的观念。

 

除了这部影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外,人物的塑造也突破了传统商业片的平面化和脸谱化。对于主角程勇,影片开头由一连串的积累蒙太奇展现他趁暖色调的落魄的小店。通过形象的设计建立的人物立体可感:油腻的头发、灰扑扑的衣服、活动空间多为昏暗的神油小店和面包车内。但他常常被暖色调包围,让我们对这个看似潦倒的小人物产生理解与同情。虽然先抑后扬是增加波澜和使人物更立体的有效手法,但也有老套之嫌。

“两千元的药卖五百”的对主角的拔高也让人生疑,推动主人公由“人”到“神”的矛盾冲突如父亲的死、黄毛的出现等等也是极其戏剧化的。虽然这是商业片的普遍诉求,但没有给予观众更多的自由度和更积极的介入影片的方式。但在印度看见神像这一转折是好范例,用主观化的慢动作镜头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波动。

 

影片的节奏的松弛有度能牢牢抓紧观众。开场没有用传统中国喜剧片的“抖包袱”来制造幽默,而是通过对程勇小人物生活中的落魄的“嘲笑”来制造笑点,使节奏较为放松。当情节点的触发者吕受益出现时,剧情节奏渐渐紧张,从而产生推力,给主人公一个理性的理由去冒风险走私仿制药。最后由一连串快速剪辑的短镜头展现程勇一行卖药赚钱的喜悦,此时节奏达到前段的顶峰。

警察调查的介入使节奏渐渐凝重,此时剧情分两条线展开:卖药和调查。但影片并为掉入“最后一分钟”营救俗套的交叉蒙太奇来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,而是使用不紧不慢的连续蒙太奇,充分渲染两方人物的心理变化。比如警察被病人老太太的肺腑之言震慑后,镜头切至他痛苦地对镜审视,凌厉的顶光照明和大面积的暗影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,而没有急急忙忙地切至程勇听到抓捕消息的反应。

但大量使用的中近景变成了某种强制性,甚至有可能给观众不悦的压迫感。加入更多的远景和全景镜头是值得突破的地方。

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在,黄毛替程勇驾车逃跑时,通过黄毛视点的介入,自然地运用短镜头和车轮摩擦的音响效果塑造了追逐的紧张节奏。黄毛被撞时。突然接上一个静谧的、有大面积阴影、仅有小部分逆光的远景镜头。没有好莱坞大片式的烧车,没有钢铁扭曲、火花流爆,但这个悲伤的全景足以暗示车祸和黄毛的去世。给观众在飞驰的过山车上,突然停下的感觉。可见节奏一张一弛的良好把控。

总而言之,《我不是药神》作为一部中国商业片,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典范。它给出了将反传统与商业结合的可能性。虽然主流的文化有“吸纳”一切(包括这种反主流)的可怕功能,艺术家们要必须时时刻刻寻找新的道路,给作品带来惊喜和活力。

 

 

 

 
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
热度(33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曹翀 | Powered by LOFTER